|
|
 |
|
|
|
中风的疾病分期和转归 |
|
□尹国有 中风有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二者有中经络、中脏腑的不同。从发病过程来看,中风有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中风的临床证候纷繁,病机复杂,但是有一定的阶段性、规律性,病机的变化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弄清楚中风的发病机制,是治疗中风取得好的临床疗效的前提和基础,笔者将中风的病机转归总结归纳如下。 中风急性期 积损正衰、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若遇天气突变、用力过猛、用脑不当、生气恼怒、饮酒饱食等诱因,易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患者出现不省人事,伴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中风便发生了。在中风的急性期,绝大多数患者病变仅限于血脉经络,症状较轻,无神志改变,此乃中经络;有一小部分患者病变波及脏腑,病情较重,常呈现神志不清,此乃中脏腑。 中经络 在中经络的患者中,由于发病的基础不同,患者急性期的发病机制不一样。根据其发病特点,笔者把临床常见的证型归纳起来,有几种情况。 平素正气不足者,气血虚弱,脉络空虚,卫外不固者,外邪得以乘虚而入,停于经络,阻滞气血,肢体筋脉失于濡养,呈现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 脾虚痰湿壅盛,兼有瘀血阻滞者,复因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诸因素,致使内风渐起,风痰瘀血久结不解,痹阻脉络,则出现半身不遂、舌强言謇、偏身麻木等症状,呈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 素有肝肾阴虚者,常有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症状的患者,可因饮酒、房劳等因素而致风阳上扰、夹痰走窜经络、痹阻气血,出现口眼㖞斜、手足重滞等症状,呈现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 平素肝阳亢盛者,可因生气恼怒、长期失眠诸因素的作用,而突然发生中风,呈现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气血不足者,可因劳累、思虑过度等影响,致使正气更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脉络阻滞,而形成中风,呈现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 平素脾虚痰热内盛者,可因饮酒饱食、情志抑郁诸因素的影响,致使痰热更盛,而呈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 中风中经络的患者,多数预后良好,经及时正确的治疗,病情可逐渐稳定、好转而进入恢复期;也有一小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当、正不胜邪或病邪渐深等原因,可使病情加重,演变为中脏腑,临证时应多加注意。 中脏腑 在中脏腑的患者中,虽然都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是由于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兼证各异,所以有闭证、脱证的区别。在闭证中,根据内风痰火与内风痰湿之不同,又有阳闭、阴闭之异。闭证是邪实内闭,属实证,其中由于阳升风动、气血上逆、夹痰火上蒙清窍者,属于阳闭证,辨证为痰热内闭清窍型。由于痰湿偏盛、肝气上逆、痰随气升、风夹痰湿、上蒙清窍、内闭经络者属于阴闭证,辨证属痰湿蒙塞心神型。无论阳闭证还是阴闭证,绝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神志可逐渐清醒,病情稳定、好转,而进入恢复期。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虽然经过积极抢救,但是病情较重而死亡,或由闭证转而变为脱证,治疗更加困难。 在中脏腑的患者中,有极少一部分由于气血并走于上、阳浮于上、阴陷于下、正气虚脱、阴精欲绝、阴阳有离决之势,可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失禁、肢体软瘫为主要表现的危候,此乃中脏腑之脱证。脱证属临床危重症之一,治疗十分棘手,病死率很高。当然,若能审明病因病机,施以恰当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患者也有可能逐渐清醒,病情稳定、好转,进入恢复期,有治愈的机会。 在中风急性期,无论中经络还是中脏腑的患者,均有再次出现中风而使病情加重的可能,临床中应注意预防,恰当用药。即使进入恢复期的患者,也有再次出现中风者,这是治疗中风时应当特别注意的。 中风恢复期 中风急性期的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神志逐渐清醒,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等症状未再加重或有恢复者,则病已进入恢复期。恢复期是中风治疗的关键时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治疗,是促使中风患者顺利康复,减少后遗症及中风复发的主要方法。恢复期的患者若治疗调养得当,病情可逐渐恢复好转,有望治愈;若调治不当,或再次有诱因触动,也有再次出现中风的可能。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恢复期已过而难以全面恢复机体的功能,而遗留有后遗症。 中风患者进入恢复期,其急性期的邪盛状态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风”(主要是肝风)、“火”(主要是肝火和心火)之邪已明显减弱,而正气不足、阴阳失调以及痰浊血瘀的征象逐渐明显,“虚”(主要是气虚、阴虚)、“痰”(主要是风痰、湿痰)、“血”(主要是血瘀)成为主要的发病机制,但是未尽之“邪”亦时刻作用于机体。从临床来看,中风进入恢复期,根据其发病机制的不同,主要有风痰上扰、脉络痹阻型,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痰浊阻络型,阴虚阳亢、瘀血痰阻型,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5种证型。 中风后遗症期 中风最常见的后遗症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和口眼㖞斜,且多数情况下是兼而并见。中风出现后遗症,病程已久,“邪”的滞留较为顽固,正气亦虚而无力驱邪外出,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单纯用一种治疗方法效果往往较差,坚持药物治疗固然重要,针灸、按摩以及气功锻炼等也必不可少,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治疗,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才有可能促进机体各种功能的恢复,否则会导致终身残疾。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预防中风复发;若是复发,其病情必重于前次,病情更加复杂。 由于形成中风的原因同中有异,治疗经过也不一样,导致中风后遗症的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把各种形式的中风后遗症的病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半身不遂有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肝阳上亢、痰瘀互结、痹阻脉络5种证型;语言不利主要有风痰阻络型和肾虚精亏型2种证型;而口眼㖞斜则主要是由于痰瘀血阻于络道所致。 当然,以上只是中风病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加之中风的发病原因不尽相同,治疗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其病机千差万别。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