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冠心病防治要点
重症呼吸衰竭的救治方法
什么是肾功能检验
饮食护理要点解析
针灸推拿的原理是什么
神经阻滞与镇痛
1
11 1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冠心病防治要点
 


□童康

   在人体这座精密而复杂的“城市”中,血管恰似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肩负着为各个组织与器官输送血液这一关键“养料”的重任。一旦血管出现堵塞情况,严重的健康危机便会随之而来,冠心病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疾病。深入了解冠心病,是守护我们身体健康的关键环节。
基本概念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心脏供血的一种疾病。冠状动脉是为心肌供应氧气和营养的主要血管,一旦其血管壁上逐步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就如同道路上出现了障碍物,会造成血管腔变窄,甚至完全堵塞。如此一来,心脏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便是冠心病的发病根源。
发病机制
    血液中含有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会逐渐沉积于冠状动脉血管内膜下。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沉积物与其他物质相互交织,最终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吸烟等不良因素,如同加速 “堵车” 的催化剂,会极大地加快斑块的形成与发展进程。
    血管内皮损伤:正常的血管内皮宛如平整光滑的道路路面,完整且具备良好的屏障功能。然而,长期遭受不良刺激,例如高血压的持续冲击、炎症反应的反复影响等,会致使血管内皮受损。一旦血管内皮受损,血液中的脂质就更容易在受损部位沉积,从而进一步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血栓形成:当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就如同道路上的障碍物突然坍塌,会迅速引发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会快速黏附并聚集在破裂处,进而形成血栓。若血栓堵塞冠状动脉,会直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心绞痛:这是冠心病最为常见的症状。患者通常会感到胸部有压榨性疼痛、闷痛或紧缩感,疼痛部位一般位于胸骨后,并且可能放射至心前区、肩部、手臂等部位。心绞痛一般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诱因下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采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通常能够得到缓解。
    心肌梗死:当冠状动脉完全被堵塞,心肌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就会引发心肌梗死。此时,患者会出现剧烈且持久的胸痛,疼痛程度比心绞痛更为严重,而且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法起到缓解作用。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情况危急,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心力衰竭:长期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功能受损,使得心脏无法正常发挥泵血功能,进而引发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其电生理活动会出现异常,从而引发心律失常。患者可能会明显感觉到心悸、心动过速或过缓、心慌等不适症状。
诱发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血脂升高,加重心脏负担;缺乏运动使得身体代谢速度减缓,脂肪大量堆积,容易引发肥胖、高血脂等问题;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则会促使血压、血脂、血糖升高,大大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疾病因素: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长期承受过高的压力,血管内皮极易受损;高血脂会使得血液中的脂质更易沉积,附着在血管壁上;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引发血管病变。这些疾病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其他家族成员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人体对脂质的代谢、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等,使得这些人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冠心病。
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豆类等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血压,控制体重,有效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但要注意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饮酒要适量,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接受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心态,避免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血脂、血糖、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冠心病如同潜伏在身体里的 “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但是,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希望大家都能高度重视心血管健康,远离冠心病的困扰,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作者供职于上海市闵行区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