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神经阻滞与镇痛 |
|
□曹哲 近年来,神经阻滞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镇痛方式,在骨科手术后的镇痛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原理与方法 神经阻滞是一种借助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神经丛,阻断疼痛信号传递的技术。通过麻醉药物使特定神经不再传递痛觉信息,从而缓解手术后疼痛。 在骨科手术后,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主要用于缓解术后疼痛、促进康复,并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 股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常用于髋部、膝部、股骨等下肢骨科手术后疼痛的管理。该方法通过阻断股神经,能够有效缓解股骨、膝关节和髋关节周围的疼痛。 坐骨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常用于下肢的术后疼痛管理,尤其适用于膝关节、股骨下段等部位的手术。该方法适用于髋部、膝部的骨科手术,经常与股神经阻滞联合使用。 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此方法主要用于膝关节手术后,通过向膝关节周围的多个神经注射麻醉药物,可有效缓解膝关节周围的疼痛。 持续神经阻滞:通过留置导管,使麻醉药物在术后持续注入神经所在区域,常用于较长时间的疼痛控制。在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等手术后,持续神经阻滞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状况,减少对止痛药的需求。 在骨科手术中的优势 镇痛效果显著:神经阻滞能够有针对性地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大幅降低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极大地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副作用小:与镇痛泵相比,神经阻滞对患者全身的影响较小,可以降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且不会引发患者的全身不良反应。 促进康复:由于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尽快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这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加速康复进程极为有利。 局限性与风险 虽然神经阻滞技术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风险。例如,在操作不当或麻醉药物选择不当时,可能会出现局部麻醉药物的毒性反应,导致神经损伤、麻醉效果欠佳或不均匀。此外,神经阻滞对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错误的穿刺或药物剂量控制不当可能会引发术后并发症。因此,麻醉医师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选择最为合适的麻醉方式。 术后镇痛的综合管理 虽然神经阻滞技术在骨科手术后的镇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通常会与其他镇痛方法联合使用,以获得最佳的镇痛效果。术后患者可能需要口服镇痛药物,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物、阿片类药物等辅助镇痛。多模式镇痛方案结合神经阻滞,能够进一步优化镇痛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神经阻滞作为骨科手术后镇痛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患者对全身麻醉药物的依赖,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康复体验。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原南阳市骨科医院麻醉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