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健康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医脉初萌:河南先民的早期医药卫生保健
金秋时节话养生
垂盆草
从根源调理高血压病
1
11 1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金秋时节话养生
 

□段振离

 

   我国民间将农历七月、八月、九月视为秋季。这3个月分别称为兰月、桂月和菊月,因为这3种花卉是这3个月的代表性花卉。气象学将候温(5日平均气温)低于22摄氏度,作为秋季开始;候温稳定低于10摄氏度,作为冬季开始。如果严格按照这个定义,那么全国各地进入秋季的时间不一致,同一个地方每年进入秋季的时间也不一致。
    秋季到来,天气转凉,与炎夏相比,空气中的水分减少,天地间阳气日衰,阴气日生,秋风瑟瑟,景物萧条,导致人体出现口渴咽干、喑哑干咳、皮肤枯燥,称之为秋燥。萧条的秋景对人的心情也有很大的影响。“秋风起兮,感伤多矣。”秋季往往唤起人们对旧事的回忆,历历往事萦绕脑海中,影响饮食与睡眠质量。因此,人们必须注意秋季养生,以保持躯体和精神的健康。
    孟秋七月为兰月,此时田野一片金黄色,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像鸡一样夜寐晨醒。起床后,人们要适度锻炼,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跑步、广播操、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方式。《养生论》曰:“夏末秋初,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在穿着方面,秋季宜素装薄衣,在早晚气温稍凉时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秋季也不必穿得过厚,稍凉一点儿可以锻炼身体的耐寒能力。俗话说:“春捂秋冻。”在饮食方面,秋季养生的关键就是防止秋燥。因为初秋为温燥,所以人们适宜吃一些多汁偏凉的食物,如梨、苹果、菠萝、银耳、芝麻、菠菜、百合、莲子等。
    仲秋八月为桂月。此时桂花飘香,沁人肺腑,天气特点是“一阵秋风一阵凉,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越来越低。人们必须及时增添衣物,以免受凉;同时,预防哮喘和心血管疾病发作。中秋节赏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是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融融银光倾泻大地,使人心旷神怡。此时阖家团圆,品尝月饼,把酒祭月,何尝不是人间美事?“雁引愁云去,山衔好月来。”赏月乐事对人们的精神是一个良好的安慰剂,能一扫愁云,对健康大有裨益。由于天气干燥,人们适宜多吃滋阴养肺之品,如百合、银耳、菱角、萝卜、竹笋等,少吃辣椒、胡椒、洋葱、八角等燥热之品。《遵生八笺》曰:“当清晨睡醒,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极能明目。”这个养生方法对视力减退的人很有好处。
    季秋九月为菊月。此时草木零落,众物伏蛰,气清风寒,人们应及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在饮食方面,人们应避免摄入生冷食物,以免罹患消化系统疾病。因为老年人血枯津燥,此时的秋燥为凉燥,所以适宜多吃一些胡萝卜、梨、甘蔗等多汁的食物。老年人也适宜吃菊花粥、梨粥、山楂莲子红枣粥、龙眼粟米粥等。很多中药可以加入食物中,制成药膳。比如,二冬百合膏,含麦冬、天冬、百合;沙参心肺汤,含沙参、玉竹、猪心、猪肺。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此时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山巅之间披红挂绿,景色宜人。人们应趁着大好时光,与亲朋好友登山畅游,既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又能锻炼身体。老年人在身体条件许可时登山,可以增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骨髓的造血功能得到改善,从而使机体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增多,肺活量增大。同时,登山还能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当人们登上高峰,极目眺望,将壮丽的山河尽收眼底,那种愉悦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需要注意的是,重阳节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身体条件差的人不能勉强为之,以免发生意外。
 (作者系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