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鹏
刀豆首载于《救荒本草》,为豆科植物刀豆的成熟种子,又名挟剑豆、刀豆子、大戈豆、马刀豆等。刀豆的别名大多以其形状特点来命名,李时珍《本草纲目》释名曰:“以荚形命名也。荚生横斜,如人挟剑。即此豆也。”刀豆不仅是一种常用的理气药,经过适当的烹饪,还是餐桌上营养丰富的美食。 传说故事 相传,南宋中后期著名学者、湖南名士易祓,一直在太学读书,10年未回家,他的妻子曾经寄给他一首《一剪梅》来呵责他:“染泪修书寄彦章。贪做前廊。忘却回廊。功名成就不还乡。铁做心肠,石做心肠。红日三竿懒画妆。虚度韶光。痩损容光。不知何日得成双。羞对鸳鸯,懒对鸳鸯。” 于是,易祓怏怏回到家中。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易祓终于获得殿试机会。由于紧张,他居然呃声连连,全家人束手无策。邻居有位大娘看见了,遂从家中菜园里摘了一把外形似刀的豆荚煮汤给易祓喝,呃声居然止住了。第二天上殿,易祓对答如流,取得殿试第一的好成绩。 性味归经 刀豆,味甘,性温,无毒,归胃经、肾经。刀豆的主要功能是温中、下气、止呃。刀豆主要作为理气药使用,应用于虚寒型呃逆、呕吐、胃痛、腰痛之证。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明,刀豆能够促进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但是,对于其温补胃、肾作用原理的研究甚少,可能是通过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促进胃、肾脏器的血流量,从而使人体产生一种热的感觉。刀豆温补脾胃时,常配伍附子、干姜使用,增强温补之力;下气止呃时,常配伍丁香、生姜使用。 药食养生 刀豆蜂蜜水 材料:刀豆25克,蜂蜜5克。 做法:将刀豆放入适量清水中煮熟、捞出,加入蜂蜜调匀即可服用。 用法:将上汁分三等份,于早餐、中餐、晚餐前服用。 功效:散寒、止咳、定喘,适用于小儿百日咳、老年痰多咳喘之证。胃中冷痛、呃逆、咳喘、痰多者属脾肺功能较差,不能温化痰液,肺气虚不能敛降则上逆作咳,治法宜温阳、降气、定喘。刀豆,温中、降气;蜂蜜,补中缓急、润肺止咳。二药配伍,温中、散寒、降逆,适用于虚寒型咳喘、痰多、胃脘冷痛不适等证。 生姜刀豆饮 材料:柿蒂5个,刀豆2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 做法:将柿蒂、刀豆洗净、切碎,与生姜加水同煮,再去渣,加红糖即可。 用法:将上汤分为二等份,早餐、晚餐前服用。 功效:温中降逆。本品善治虚寒型呃逆、呕吐之证。上述症状皆为脾胃虚寒、中焦枢轴转运不利、气机上逆导致,治宜温中降逆。柿蒂、刀豆,皆可以降逆气;生姜,可以温中止呕。三药配伍,切中病机,胃部冷痛,兼有呃逆、呕吐者可服用。 刀豆猪肾片 材料:刀豆适量,猪肾一个,荷叶1片。 做法:将猪肾切成两半、洗净,然后把刀豆放入其内,再将猪肾合拢,外面用荷叶包裹,放入炭灰中煨熟猪肾,最后取出刀豆,将猪肾切片即可食用。 用法:晚饭前食用,根据腰痛的轻重程度,一周食用2次~3次。 功效:补肾健腰。本品适合肾虚腰膝酸软、疼痛活动不利者食用。猪肾,味甘,性平,能补肾气、利水;刀豆,亦有温补下元之功。二者合用,可以温补肾气,对于治疗腰部冷痛,兼有酸软无力、阳痿早泄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功效。 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者,忌服刀豆。 人们烹饪刀豆时,应充分加热,彻底炒熟后食用,以免增加中毒的风险。 刀豆虽然性温,但是不宜大量服用。过量服用刀豆,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心率加快、昏迷等。 (作者供职于汝阳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