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谁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 |
|
□常文静 结核分枝杆菌是由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在1882年首次公布发现的。罗伯特·科赫是当时德国柏林卫生局的一名研究员。他从患有结核病的死亡患者中获得了肺组织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了一种新型细菌,这种细菌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像细长的分枝杆状。因此,被称为分枝杆菌。通过血清固体培养基和染色法,罗伯特·科赫成功地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并且接种到豚鼠体内引起了肺结核。通过上述一系列实验和观察,罗伯特·科赫验证了他的发现。这项发现,明确了结核病的病因,为结核病的治疗和控制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进步。1905年,罗伯特·科赫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特殊的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其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有大量分枝菌酸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面,这和其染色性、生长特性、致病性、抵抗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结核分枝杆菌属无鞭毛、无芽孢,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和菌体成分有关,引起的疾病通常都呈慢性,并伴有肉芽肿。 主要有以下特点 形态特征 结核分枝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细长的杆状。其形态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其他杆菌,但是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形状可能稍微曲折或弯曲。 抗酸性 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高度抗酸性,这是与其他细菌的主要区别之一。其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是在人体内存活和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一些抗结核药物需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也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缓慢生长 适合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温度为37摄氏度,低于30摄氏度则不生长。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故生长缓慢。在一般培养基中,结核分枝杆菌每分裂1代需要18小时~24小时;营养丰富时,结核分枝杆菌每分裂1代只需要5小时。通常需要数周或数个月,结核分枝杆菌才能在培养基上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菌落,这使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面临挑战。因此,医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取可靠的检测结果。 需氧生物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需氧生物,意味着它们只能在氧气存在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这一特点影响了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环境和传播途径。 致病性 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当它们进入人体时,虽然主要引起肺结核,但是也可以侵犯其他器官,导致不同形式的结核病,如淋巴结结核、骨骼结核等。 耐药性 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或未完成疗程,结核菌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这使得治疗变得困难。 细胞壁的特殊性 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含有高浓度的脂质。这种特殊的细胞壁结构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和免疫逃逸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特殊的形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严重的人类病原体,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结核病流行问题。 结核分枝杆菌的侵犯途径 呼吸道途径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是常见的感染途径。在肺部,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侵犯肺泡和支气管,引起肺结核。 淋巴道途径 从肺部感染开始,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淋巴系统传播到淋巴结,导致淋巴结结核(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血行播散 结核分枝杆菌还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器官,导致血行播散性结核。它还可以侵犯肝脏、脾脏、肾脏、骨骼、关节等,引起相应的结核性病变。 直接扩散 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以通过直接扩散,沿着邻近组织的间隙或管道扩散,侵犯周围器官和组织。例如,肺结核可以侵犯胸膜,导致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在侵犯不同器官时,会引起不同的病变和症状。例如,肺结核的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咯痰、胸痛、发热等;淋巴结结核,临床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血行播散性结核可引起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低热等。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避免病情恶化,并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