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基层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多措并举 为乡村医生解忧
境外归来有发热 疟疾检查不可缺
征 稿
付琼莹:危急时刻,患者需要我
谁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
如何应对时差引起的睡眠挑战
1
11 1 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如何应对时差引起的睡眠挑战
 

□王保华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出行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时差问题(俗称“时差症”或“时差反应”)对许多出行者的睡眠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挑战。
时差的产生
人类的生物钟是由位于大脑中的下丘脑控制的,它负责监控外部环境的光线变化,并据此调节身体的日夜节律。而快速跨越时区所导致的生物钟与目的地时间不匹配的现象,就是时差。当出行者穿越多个时区,迅速进入一个与出发地截然不同的光照环境时,出行者的生物钟需要时间来重新同步。
时差的影响
直接影响是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浅且易醒、早醒等。长时间的睡眠障碍还可能诱发失眠症。跨越时差还会使人的认知功能受损,因为睡眠质量的下降会直接影响日间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和判断力的下降。时差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和易怒等情绪问题。长时间频繁地转换时区也可能对身体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等造成负面影响,提高患病风险。
时差的应对措施
出行者可以预调节生物钟,在出发前一周,逐渐调整睡眠和醒来的时间,接近目的地的时间。如果出行者向东出行,尽量提前睡觉和起床;如果出行者向西出行,则相反。出行者要关注光暴露,光是调节生物钟的主要信号。根据出行者的出行方向,合理安排在日间和夜间的光暴露时间。向东出行者应尽量在早晨接受阳光,向西出行者则在傍晚。另外,出行者应该尽早适应目的地时间,例如在飞机上就开始适应目的地的时间,调整手表时间,尽量按照目的地的时间进食和休息。同时,出行者也要想办法尽可能地提高睡眠质量,特别是在到达新时区的头几天,创建有利于睡眠的环境非常重要。出行者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等手段减少环境干扰,同时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在白天的时候,适度休憩可以有效地改善出行者的睡眠质量。在疲劳时,20分钟~30分钟的休憩可以帮助出行者恢复精力,但是要避免长时间白天睡眠,以免影响夜间的睡眠。出行者要合理安排日程,特别是到达新时区后,前几天尽量避免安排重要或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活动;出行者还应给自己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的时区;在工作之余适度运动,在抵达后的几天内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或轻松的瑜伽。对于经干预效果不佳的睡眠障碍,出行者可以寻求医师建议,可以在医师的建议下使用褪黑激素等助眠药物调整生物钟。这种短期的用药经历有利于出行者自身的调节,改善睡眠质量。
总之,时差是一种生物节律的自然反应,通过科学的方法,大多数人都能有效地适应新的时区。关键是出行者要提前准备,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并在到达目的地后给予自己足够的适应时间。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