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心脏支架术后要注意什么
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安全“五步法”
如何科学应对肠梗阻
腕管综合征的早期信号与自救方法
语言发育迟缓是“贵人语迟”吗
五个不伤腰的生活习惯
面瘫的病因和治疗
1
11 1 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如何科学应对肠梗阻
 

□杨伟聪

    日常生活中,若腹部突然出现剧烈绞痛并伴随频繁呕吐,许多人可能误认为是“吃坏了肚子”。然而,这些症状可能是肠道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肠梗阻。肠梗阻作为消化系统常见急症,若未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身体发出的“双重警报”:腹痛与呕吐

    肠梗阻的核心问题是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这会导致肠道内压力升高、血液循环受阻。此时,身体通常会通过两种典型症状发出警报。

    阵发性绞痛

    阵发性绞痛多集中在脐周或梗阻部位,每次持续数分钟,之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发作。

    呕吐

    呕吐是肠道压力升高的直接表现。高位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胆汁;低位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能带有粪臭味。

    其他伴随症状

    腹胀:低位梗阻患者腹部膨隆更明显。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梗阻时,肠道气体和粪便无法排出,患者可能出现数日无排气、排便现象。

    全身症状:频繁呕吐易引发脱水,表现为口渴、皮肤干燥;严重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发凉等休克征象。

    拖延的代价:从局部到全身的危机

    肠梗阻若未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恶化。

    肠道功能崩溃

    持续梗阻会导致肠管扩张、肠壁变薄,最终引发肠壁缺血坏死。坏死肠段若穿孔,肠道内容物会进入腹腔,进而引发弥漫性腹膜炎。

    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

    呕吐和肠道积液会导致大量液体丢失,进而引发脱水、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还可能进一步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甚至出现呼吸肌麻痹。

    全身感染与脓毒症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后,细菌和毒素会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等表现,严重者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休克状态下,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可能因缺血或缺氧而受损,甚至衰竭。

    科学应对:从预防到治疗的关键步骤

    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每日摄入25克~30克膳食纤维,避免过量食用易形成粪石的食物。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

    及时治疗原发病:积极控制肠炎、肠结核等疾病,防止病情进展引发梗阻。

    术后防护: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并遵医嘱使用防粘连药物。

    识别与就医指征

    若出现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持续腹痛伴呕吐且无法缓解;腹部膨隆、压痛或触及包块;停止排气排便超过24小时;伴随发热、心率加快等全身症状。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包括禁食禁水、进行胃肠减压,并通过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肠坏死、穿孔等情况,需紧急手术以解除梗阻或切除坏死肠段。

    术后管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逐步恢复饮食。

    腹痛、呕吐并非小问题,其背后可能隐藏着肠梗阻的严重风险。因此,一旦身体发出警报,及时就医是保障健康的关键举措。

    (作者系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